高層建筑防雷系統的設計要點及施工安全探討
發布日期:2021-01-19瀏覽次數:771標簽:浪涌保護器主要作用
隨著建筑業的迅猛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加之高層建筑正在向智能化發展,分外是當代家電器具日趨增多,大量電子設備和網絡系統一旦遭遇雷擊,損失將很嚴重,這些對建筑防雷都帶來倒運影響,也為雷電防護提出了大量新的題目。我國每一年因雷擊破碎摧毀建筑物內電氣設備及雷擊工作時有產生,防雷系統穩定與否極其重要,是以建筑物的防雷方案與施工就顯得尤其重要。1防雷方案要點工程上防雷經常使用構造見圖1和圖2。防直擊雷:接閃器采用避雷針、避雷帶(網),或兩者混合的形勢,還宜把持建筑物的金屬屋面作為接閃器,但應切合規范要求。引下線應優先把持建筑物鋼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墻中的主鋼筋,還宜把持建筑物的消防梯、鋼柱、金屬煙囪等作為引下線。接地裝配應優先把持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基礎內的鋼筋。有鋼筋混凝土地梁時,應將地梁內鋼筋連成環形接地裝配;沒有鋼筋混凝土地梁時,可在建筑物周邊無鋼筋的閉合條形混凝土基礎內,用-40×4鍍鋅扁鋼直接敷設在槽坑外沿,組成環形接地。當將變壓器和柴油發機電的中性點任務接地、電氣保護接地和弱電系統任務接地等共用接地裝配時,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1ω。防側擊雷:鋼構架和鋼筋混凝土的鋼筋應彼此銜接。應把持鋼柱或鋼筋混凝土柱內鋼筋作為防雷裝配引下線。應將30m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配相連。豎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的頂端和底端應與防雷裝配銜接。沒有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應每隔3層在外墻內敷設一圈φ12的鍍鋅圓鋼做均壓環,有組合柱和圈梁時,把持圈梁的鋼筋做均壓環。將建筑物的各類豎向金屬管道每隔3層與均壓環銜接1次。均壓環應與防雷裝配引下線銜接。防雷電認為和雷電波侵入:①建筑物內的設備外殼、管道、構架等重要金屬物,應就近接到防雷接地裝配或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配上。②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的長金屬物,其凈距小于100mm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交叉凈距小于100mm時,其交叉處亦應跨接。(4)防雷電波入侵:①低壓路線宜全線采用電纜直接埋地引入,在入戶端將電纜金屬外皮或保護鋼管接到防雷接地裝配上;若為架空線應換接50m電纜進戶,線纜換接處應裝設避雷器,若采用架空線引入時,引入處應裝設避雷器。②架空和埋地的金屬管道,應在進出建筑物處與防雷接地裝配相連。2工程實例闡發方案及構造要點某室第小區,總建筑面積10萬m2,最高層數15層,最高建筑高度48m。本工程防雷與接地系統重要蘊含:把持基礎底板做接地極,室當空中-1m敷設-40×4的環形均壓帶,把持布局鋼筋做避雷引下線,屋面敷設φ12鍍鋅圓鋼和-25×4鍍鋅扁鋼作為避雷帶。接地系統要求總接地電阻小于1ω。屋面采用小于20m×20m或25m×16m的避雷網保護,將建筑物外圈的金屬欄桿和金屬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體與防雷裝配銜接。全體防雷接地系統組成一個法拉第籠,能無效脅制雷電與戶外無線電波等對建筑和建筑內設備的影響和攪擾。采用防雷電波侵入辦法,凡進入建筑物的各類路線及管道,蘊含水管、強電路線穿管、弱電路線穿管等,盡也許全線埋地引入,并在入戶處將電纜金屬外皮、鋼管、金屬管道等與總等電位接地端子結合。全體電源采用tn-s系統供電,屋頂悉數不帶電的設備外殼均用2根以上銜接線(φ12鍍鋅圓鋼)與屋頂避雷裝配銜接,電梯軌道等從建筑物底始終到頂的金屬物體除底端應與總等電位接地端子結合,機房內機電機座等金屬不帶電局部均應接地,銜接線采用φ12鍍鋅圓鋼暗敷。敷設的長金屬管道、長構架、電纜金屬外皮凈距小于100mm時,按規范要求舉辦跨接。在該樓防雷方案規劃中,選用通流量大、抗風強度強、安裝方便、經濟適用等益處的lgz3040-1a/c型組合形避雷針輔佐避雷帶(網)保護。該小區中神思房的防雷方案,按照gb50343-2004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規定按c級配置防雷裝配,與大樓基礎共用接地。